第(2/3)页 虽然不一定有太大的效果,因为现在大家的收入都来源于地里的活,那都是辛苦钱,一年到头也没多少。 所以肯定是不愿意拿钱出来给孩子读书的,但她不这样做的话,那这条村子未来的二十年,甚至三十年,四十年,五十年都不会有多少个读完大学的人。 (大家不要觉得这话夸着,真的,比让如作者的小山村吧,父母邻居从小给我的观念就是读书没有用,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。 反正也不聪明,读了也一样是进厂,读没读过都是一样的工资,干嘛要浪费钱。 所以即便到了2000年,我们村也是一个大学生都没有,读到高中的屈指可数,初中倒是还有几个。 到了10年后,那时候村里才开始有几个大学生,多了几个读完高中的中专的。 从未有人告诉我,读书很重要,对前途有帮助,读书跟以后找工作挂钩,对未来的生活质量相关。 只知道,读与不读,赚的都是一样的钱,所以没重视读书。 其实到现在也是一样的,村里上一辈的人还是不认为知识有用。) ——下面回归正题—— 看到信封,江璃自以为是一沓大团结,就直接倒了出来。 然而掉出来的不止一沓大团结,还有好一些小票散落在床上。 江璃好奇的拿起来一看,顿时就惊喜了。 “哟,这郝厂长真的是太大方了,外汇券,真是想来什么来什么。” 数了下有十二张,上次问忘记问那相机需要多少张侨汇券了,不过十二张应该够了吧? 过了明路的钱,从机械厂赚的一千八百四十加上这一千,还有本来的八百,那就是明面上她的钱就有三千六百多。 钱收好,江璃决定现在就溜,要不然她怕等会美男出浴,她会把持不住扑上去。 到时把人吓跑那就得不偿失了。 拿着资料,江璃敲了下浴室门,犹豫了下,还是改了称呼:“周博川,我出去一下,洗完澡你就休息下。” 这称呼…… 周博川眼眸眯了下:“好。” 江璃把门带上就往地里走去。 大家上工的地方有些不一样,江璃拿着资料根本不知道去哪找周安安。 到地里问了两个大娘都说不知道,江璃才知道,上工的人这么多,还真不是都知道其他人在哪的。 第(2/3)页